象達紙傘:情深意長
時間:2019-01-04 來源:七彩云南 作者: 我要糾錯
供稿:徐靜
只是因為在傘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再也無法忘掉你的容顏。一身棕色素衣輕點碎花朵朵、一縷淡淡桐油香若有若無,木質(zhì)的溫潤、油紙的芬芳——象達人面竹紙傘,令人情不自禁地走近你、走進你,傾聽你的過往,感受你的別樣:張開時的熱烈與奔放,閉合時的溫情與坦蕩。
你沒有一曲曲簫音,哀怨地和著一世思念的許仙和白蛇娘娘;沒有守候前世、等待彼時的夢醒黃粱、淚濕霓裳;沒有“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的凄婉惆悵。
有的是煙雨蒙蒙中氤氳出來的一段耐人尋味的情深意長;有的是“象達姑娘”的頑強和歷史的滄桑過往;有的是心靈手巧、賢達能干、勤苦耐勞、活潑開朗的形象。齊心協(xié)力碾過了靈魂的支點,站立成了亙古衷腸。
古樸精美的象達人面竹紙傘,被步履鏗鏘的馬幫商隊源源不斷地運往異國他鄉(xiāng),換回了本地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和大量外來文化的滋養(yǎng),溫暖了貧瘠的心房,思想早日獲得了開放;古樸精美的象達人面竹紙傘,頑強地撐起了一段戰(zhàn)火紛飛的時光,革命前輩朱家璧、匡沛興、朱家祥等紛紛組織抗日救亡,張劍秋等愛國志士主動捐出祖祖輩輩靠走“夷方”,艱苦打拼了幾代人才興建起來的家業(yè),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積極為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發(fā)展貢獻著力量。
如今,深山峽谷里的象達小鎮(zhèn)溢彩流光:
糧食堆滿倉,青黃不接成過往;書包圓了夢,失學孩童成棟梁;老人心情暢,皺紋舒展年紀長;新房一幢幢,時尚家居屋里裝;摩托擦锃亮,小汽車停在新房;大河水長淌,滋潤兒女泛容光;康莊大道上,全民奮進奔小康。
再次深情地呼喚你,象達人面竹紙傘:情深意長!
【閱讀延伸】
龍陵縣象達鄉(xiāng),是滇西著名的僑鄉(xiāng),位于龍陵的西南部,該鄉(xiāng)營坡村南海寨漢族制作的人面竹紙傘,因其工藝獨特、花樣繁多、功能多元,既有使用價值,又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價值和欣賞價值,因而被本縣和相鄰的德宏州及緬甸領(lǐng)邦消費者所喜愛。人面竹紙傘工藝,相傳在明末清初從象達村板栗樹寨許姓人家學來,從此代代相傳,保留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制作工藝——純手工:人面竹紙傘的制作極其富有特色,選材講究,工藝精細。共有72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是用手工完成。
紙傘由傘把、傘抖、傘骨、傘頭和傘面組成。傘把選用當?shù)靥赜械闹睆綖?.5厘米的三年以上的人面觀音竹(因竹節(jié)像人面觀音)來做,竹根部具有獨特的竹節(jié)造型。傘頭、傘抖選材須用當?shù)氐那嗥は、山蒼子或矮頭瓜樹,用自制的木架車床車成圓頭和孔。傘骨用荊竹片削成。傘面選用當?shù)氐木d紙和構(gòu)皮紙,用制好的扇形模型比好大小,將紙剪成扇形,經(jīng)過民間秘方處理后,裱在傘面上,傘面的繪畫常彩畫碎花、梅花、喜鵲等吉祥圖案。
文化內(nèi)涵——有名頭:象達人面竹紙傘多次參加過省、市、縣農(nóng)特產(chǎn)品展銷會、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會。象達紙傘工藝,是研究漢族原始手工制作形態(tài)的珍貴資料,是對比研究此類手工藝制作體系的活資料,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文化價值.2009年10月,象達鄉(xiāng)營坡村漢族民間紙傘工藝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云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村里72歲的王立魁,在1999年被云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民族民間美術(shù)藝人”;64歲的王再恩,以制作傘面直徑為2米的大紙傘和花傘遠近聞名,1996年6月,被云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民間美術(shù)藝人”,2010年被云南省民族事務(wù)委員會命名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物美價廉——受歡迎:象達人面竹紙傘,制作工藝精細特殊,結(jié)構(gòu)緊密,經(jīng)久耐用,既能遮風避雨,又能作為裝飾之用,還推出了一些精美的禮品傘,適應(yīng)大眾的需要和購買能力,深受用戶喜愛。
目前,象達鄉(xiāng)營坡村南海寨制作人面竹紙傘的有6戶,共19人,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29歲。6戶人家每年生產(chǎn)制作的人面竹紙傘收入共計約15萬元左右,為補貼家用立下了汗馬功勞。
標簽:
無相關(guān)信息